10月29日重阳佳节之际,由青岛市康养学会主办的“康养论道”系列研讨第三期——“银龄抗衰与健康长寿”研讨会在青岛湛山花园酒店成功举办。来自市人大、市政协、知名高校、医疗机构及康养领域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聚一堂,围绕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本次研讨会聚焦中医养生、情绪管理、抗衰技术、长寿基因产品等多个关键议题,旨在为推动青岛“中国康湾”建设贡献智慧建议。邀请市老领导、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负
责人到会指导,现场学术氛围专注热烈浓厚。青岛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勇作为邀请嘉宾出席本次会议,青岛市委党校管理学部原主任、教授,青岛市康养学会专家委员会执行主任刘文俭主持会议并总结讲话。

在专家发言环节,青岛大学临床教授王静从中医学角度阐释抗衰机理,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调理观念;青岛大学高翔副教授则介绍了功能性食品在靶向抗衰老中的作用;佰安医疗首席专家迟艳芳提出长寿饮食与慢病管理的系统方案;青岛精神卫生中心潘惟华主任关注银龄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科伦集团杨勍总监、青岛科技大学窦效伟教授及微能生命科技集团彭爽总监分别从抗衰成分研究、再生医学、干细胞技术等前沿领域分享了最新科研进展。


在嘉宾交流互动环节,青岛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勇作为参会嘉宾代表发言。刘勇副会长兼秘书长首先表示,很荣幸代表青岛市经济学会参加本次高水平的学术界研讨会,各位专家、企业家的前沿分享令人深受启发,让大家对“银龄抗衰与健康长寿”这一议题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他表示,“银龄抗衰与健康长寿”不仅是医学和康养课题,更是一个涉及跨界产业融合、服务模式创新、资源配置优化的系统性社会经济命题,他发言结合经济管理学与康养产城融合发展的视角从三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银龄抗衰产业蕴含巨大经济潜力
随着老年群体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升,银龄抗衰技术、健康管理服务、适老化产品等领域正形成近万亿级市场。从基因细胞检测、智能康护设备、到个性化营养干预,康养技术创新正在重塑传统养老模式,推动银龄经济从“基础保障型”向“品质提升型”升级。青岛市经济学会康养文旅专业委员会近期组织调研显示,青岛在海洋生物医药、中医药抗衰保健、健康信息大数据、药食同源应用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产业基础,若能在康养技术+AI突破性体系研发,推动成立国家、省市级康养产业研究院和康养产品研发中心,青岛有望打造全国康养银龄产业集群新高地与康养之城新标杆。
二、健康长寿服务体系建设需多方协同
健康长寿不仅是个体的追求,更是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体现。建议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推动“医养康护”一体化平台,打破医疗、养老、康复之间的资源壁垒;二是政府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康养产业基金》,通过PPP模式优化社区康养设施布局;三是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康养人寿基金》,减轻家庭照护老人经济压力。青岛市经济学会康养文旅专业委员会愿与青岛市康养学会共同研究相关政策的落地路径,探索可持续的康养产业升级服务供给新模式。
三、促进产业融合是银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银龄抗衰与健康长寿涉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多行业交叉。例如,通过“康养+旅游”模式开发滨海疗养产品,利用金融工具创新养老保险产品等,均可延伸康养产业价值链。建议政府牵头搭建康养跨行业合作平台,促进研发与技术、资本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各位同仁,未来20年中国60后进入老龄化人群高峰阶段,同步迎来银龄康养产业的市场需求大爆发,老龄化并非社会的负担,而是推动产业变革与社会创新的发展契机。银龄经济、康养经济、康养之城,我们摒弃“被动应对”思维,“主动构建”以健康长寿为导向的银龄康养经济新生态,以健康幸福为目标的康养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新格局。

最后,倡议各方应主动把握老龄化人群社会需求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共同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银发经济、康养经济新生态。青岛市经济学会康养文旅专业委员期待与青岛市康养学会及社会各界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开展产业调研与政策研究及产业赋能,建言献策,共同为青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康养之城建设贡献社科智慧与力量。


0532-80801092 / 80801052


鲁公网安备 37020302371639号